咨询电话

400-6887110

  • 首页

  • 关于全一

  • 解决方案

  • 产品中心

  • 合作案例

  • 媒体中心

  • 联系我们

MEDIA CENTER

媒体中心

13/

09月

2020

三化监管 三个机制 三项行动 四动举措分级分类监管的“泰安方案”

2020-09-13 22:29

本报讯 记者王正民、高文静 通讯员樊祥东报道 如何破解生产经营单位底数不清、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力、安全监管责任不明、安全监管效率不高等难题?今年以来,山东省泰安市着力探索实施分级分类监管,通过实行“三化监管”、构建“三个机制”、实施“三项行动”、融合“四动举措”等一系列措施,初步形成“泰安方案”。

“三化监管”提升效能

差异化监管。该市坚持因企制宜、因事制宜,依据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和权属关系,分别确定市、县、乡镇重点监管企业,根据安全生产状况实行“红黄绿”挂牌管理。牌子的颜色由各级监管(主管)部门制定并对照分级分类标准量化打分,满分为100分,得分85分以上的为绿色,60分以下的为红色,其余的为黄色,在生产经营单位显著位置张贴或悬挂安全生产状态分类公示牌。牌子颜色直接关联执法检查的频次、内容和方式,挂红色的每季度检查1次,挂黄色的每半年检查1次,挂绿色的每年检查1次。

精准化监管。该市积极探索执法检查新思路,把监管执法重心放到平时不放心、安全管理水平低、安全风险程度高的企业上,特别是高度关注标识为红色的企业,以问题为导向,把执法挺在前面,联合职能部门执法人员、专家等多方力量,严格监督检查,实行联合惩戒,及时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和重大事故隐患,使有限监管执法力量发挥出最大执法效能。

动态化监管。该市每季度根据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变化,对分级分类进行一次调整,抄告有关职能部门共享,实施动态管理。其中,一年内受到2次以上安全生产行政处罚的,级别下降一个等次;一年内发生1起一般及以上事故或重大事故隐患在挂牌督办期内未整改消除或存在瞒报事故行为的,直接降为红色;生产经营单位原则上一年内只能升级一次;给予降级的,一年内不得升级。类别调整后,相应调整监管执法频次,纳入新一个周期管理。

“三个机制”提高质量

督导调度机制。该市将分级分类监管工作纳入政府和部门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考核内容,加大分值比重;充分发挥各级安委会办公室综合协调作用,牵头做好组织协调、督促检查、情况交流等工作;实行“月调度、月通报”制度,工作进展情况在全市通报,弄虚作假、敷衍应付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良性竞争机制。该市坚持每月通过政府网站等载体定期公布企业分级分类监管情况,定期开展谈心对话活动,让各类企业特别是绿色企业深刻认识到抓好安全生产是最大的效益,感受到分级分类监管带来的甜头,增强了红变黄、黄变绿的自觉性主动性,从而形成正向良性竞争机制。今年以来,先后有8家红色、黄色企业摘牌挂绿,安全生产水平大大提升。

跟踪辅导机制。本着“红色整治、黄色提升、绿色巩固”的原则,该市对纳入分级分类监管的企业,加强安全生产帮扶,派员驻厂监督或安全专家和专业机构人员跟踪指导,积极协调、帮助企业解决制约安全生产的重点难点问题。

“三项行动”筑牢基石

清底行动。各级各部门结合“网格化、实名制”管理,对本辖区、本行业、本领域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切实摸清所有生产经营单位底数,做好详细登记,确保安全监管无遗漏、无盲区。

查体行动。各级各部门从安全风险程度、管理水平、日常情况、行政处罚、事故管理等方面,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一次全面“体检”,有条件的采取政府购买服务、聘请安全专家等方式,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专业体检”。该市根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行业有关规定要求,制定出台非煤矿山、危化品、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等25个行业评级标准,印发各级各部门单位和企业对照执行。在此基础上,按区域、分行业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评级分类。

建档行动。由各级各部门按照“一个生产经营单位、一个监管主体”的原则,建立健全监管对象工作台账,确保一企一档、一企一牌,所有生产经营单位都明确落实监管主体,避免交叉重叠。镇街台账报县市安委办备案,县市和市行业监管部门台账报市安委办备案。目前,该市纳入分级分类监管的生产经营单位共7343家,其中市级管理491家、县级管理1497家、乡镇管理5355家。

“四动举措”确保落地

宣传发动。该市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加强分级分类监管的宣传报道,为工作顺利推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作用,依法维护和落实企业职工对分级分类监管工作的参与权和监督权,鼓励职工群众举报身边的非法违法行为。

执法推动。该市注重抓“关键少数”,对那些开展自评不积极、问题久拖未改、群众投诉举报、媒体曝光的企业,实行定点执法、专项检查,严厉打击主观故意违法行为,提高违法成本;典型案例及时向社会公布,力求查处一家警示一片。今年以来,市、县、乡三级应急管理部门累计执法检查生产经营单位3045家次,立案149起,罚款300多万元,督促整改问题隐患6940余项。

典型带动。该市按照“打造企业点、拓展行业线、推动区域面”的原则,分别培树先进典型、示范带动,确保分级分类监管工作高质量、有序推进。点上,由各行业主管部门在全市范围内筛选确定,培植打造先行试点企业;线上,由行业部门采取召开现场会、以会代训等方式,推广先行试点企业的做法,延伸覆盖行业所有企业;面上,在企业相对集中的开发区、化工园区先试先行、打造亮点,搭建企业间以安全生产为中心相互学习和经验交流的平台,使辖区内企业能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激励促动。对纳入绿色、在安全生产方面创造好经验好做法的企业,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措施,在评先树优方面给予倾斜,在项目、资金、政策等方面予以重点关注、优先办理。截至目前,该市完成等级评定7343家,其中红色46家、黄色2861家、绿色4436家。


解决方案

安全预警系统解决方案

智慧消防

智慧用电

安全生产信息化

产品中心

智慧物联

合作案例

项目案例

媒体中心

公司新闻

行业资讯

关于全一

全一简介

发展历程

企业实力

企业文化

联系全一

商务合作

400-6887110

24小时服务热线

©2012-2025 河南全一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2021002228号-1     营业执照    豫公网安备 410103020027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