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月
2020
2020-09-15 10:24
编前 汛期已临近尾声。入汛以来(6月1日至8月31日),北京市共出现46次降水天气过程。6月1日至9月13日8时累计降雨量378.9毫米,去年同期341.9毫米,常年同期为397.8毫米。总体呈现出降水分布不均,降雨过程集中偏晚,降雨极端性、突发性、局地性偏强等特点。
为解决城市内涝难题,今年汛期,北京市坚持“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防汛工作目标,全市上下超前部署、主动作为,科学决策、有序调度,汛期各级防汛指挥部共有效处置231处次积滞水事件,处置道路塌方24起,及时转移2.7万余人次,成功应对汛期每一场降雨,最大限度预防和规避了灾害风险,实现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城市运行安全的工作目标。
北京排水集团工作人员在雨中清掏下水口
从“城里看海”到“等雨来”
“说实话,我根本就数不清那天清掏了多少雨水口,总之就是来回巡查,弯腰捡雨水口上的树叶和垃圾。从8月12日早上6点30分开始全员备线,直到次日凌晨2点半左右雨逐渐停了,我们才停下脚步开始休整。”北京排水集团第一分公司运行三班班长张根说。
8月12日,北京迎来了今年入汛以来的最强降雨过程,也是首次区域性暴雨过程,最大雨量达156.7毫米。为避免出现主城区道路积滞水,张根和组员4人在当天负责巡查、清掏府右街、长安街、西单、复兴门桥等保障区域的排水设施,车巡140公里,张根步行巡查了20多公里。当天,北京排水集团共派出256个这样的小组在北京市各城区巡查值守。
降雨期间,一方面因瞬时间雨量较大,雨水可能无法及时通过雨水口排净造成道路积水,另一方面,短时雷暴大风可能导致雨水口被垃圾和树叶糊堵,造成短时滞水,因此,第一时间打捞排水设施,发现雨水口上有垃圾或树叶时及时清理是避免积滞水的有效手段。
“为什么我要步行巡查20多公里?因为当天雨下得特别大,雨刷器都不好使了,光依靠车巡无法看清路况,且路面湿滑,车辆行驶缓慢。险情不等人,为了尽快处理,我们只能下车蹚着水跑步巡查,见到雨水口就及时清掏。”自8月11日一早就坚守在岗位上的张根,到此次雨情结束已连续在岗20余小时。
事实上,暴雨到来前的“备战”远比“战时”的工作更紧锣密鼓。气象预报预警能力的提升和信息的及时发布让北京市各级各部门能够实时掌握雨情信息,有充分时间提早部署、提早行动,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针对这次引起全国关注的雨情,集团在8月9日就召开了防汛专题会,安排部署相关应对工作,要求对重大风险点进行再排查,确保现有设备设施运行正常。对所有雨水口进行全面排查、再次清掏2000余块,对集团运营的88座雨水泵站水泵、进退水管线、备用电源、防汛抢险设备、各类监控系统进行再排查、再点检,提前放空初期池、调蓄池,在强降雨到来前确保所有设施处于最佳状态。”北京排水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建新介绍。
8月11日,北京市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警,北京市排水集团根据防汛预案启动防汛一级响应,提前到位,所有防汛人员严阵以待,根据雨情即时出动,所有泵站及水厂人员全部在岗。12日12时41分,将防汛一级响应升级为防汛特级响应,并出动大、中、小型抢险单元222组、车巡处置组34组、人巡打捞组140组,累计出动防汛人员3090人次。
“这次降雨共计处置积水点29处,基本都在1个小时内处置完毕,没有对城市运行造成大的影响。此外,我们及时对丰台西站铁路桥进行支援,出动了6组单元前往应急抽排,最终在早上5点基本处置完成,没有影响第二天早高峰。”张建新说。
除了张根和他的同事们,还有许多同样在雨中逆行的冲锋队、战斗队,他们像链条上的一个个环节,上下一心、严丝合缝地串起了首都汛期安全保障链条。
据北京市东城区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周平介绍,8月11日晚,针对即将到来的黄色预警等级强降雨,东城区立即提升相应的防汛值守等级,全区4013名抢险救援人员全时在岗备勤,各单位严密布控,加强老旧平房、低洼院落、建筑工地、人防工程、易积滞水点、下凹式立交桥、排水设施、河道等重点部位、隐患部位的监测。各街道组织力量对辖区防汛重点部位进行不间断巡查,严密做好险户转移安置的各项工作,保证了辖区居民安全。
“8月12日上午9点30分,区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分别带队对西城区15个街道的低洼院、在建工地、易积滞水点等重点部位进行督导检查。各单位、各部门分别召开降雨应对工作部署会,压实责任,细化措施。”北京市西城区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吴灿中介绍。
为应对雨情,西城区关停了全区7家涉山涉水景区,街道共安排2793名人员对辖区防汛重点进行巡查,对82户189人重点户、危险户安排专人盯守,提前做好转移对接准备。西城区防指与区武装部、消防救援支队进行军地联动对接,区武装部在每个街道落实30人应急力量,另安排280人备勤。消防救援支队安排769人、102台车辆整装待命,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险情。
“说好的暴雨呢?”“龙王是不是被堵在路上了?”8月12日当天,社交媒体上不少“等雨”的网友发现这场暴雨并没有如预期中对城市交通和日常生活造成大的影响。其实,从“城里看海”到“等雨来”,并非“龙王没有发力”,而是对近年来北京城市内涝治理成果的一次考验和展示。
北京排水集团工作人员雨后清扫路面积水
“今年下汛之日,就是明年上汛之时”
安心“等雨来”的实现绝非一日之功,率先垂范、把关定向、压实责任、夯实基础是北京市做好防汛工作,摆脱“城里看海”困境的根本遵循。
近年来,北京市确立了“1+7+5+16”的防汛指挥体系,即由1个市防汛抗旱指挥部、7个防汛专项分指挥部、5个流域防汛指挥部和16个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构成的防汛指挥体系。上下衔接、高效联动,全力保障首都防汛安全。
“‘今年下汛之日,就是明年上汛之时’是我们做防汛工作的原则。防汛工作‘防’字在先,增强意识、压实责任是首要任务。”吴灿中说。
为层层压实防汛工作责任,北京市防汛办会同有关部门向社会公示河道、水库等防汛重点部位相关责任人,突出防范重点,逐级落实重点工程、重要区域、重要部位防汛工作责任人。
与此同时,宣传、应急管理、水务、交通、规划自然资源、住建、城市管理、文旅、气象等部门融入全市防汛工作大局,在市防指的统一部署下,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协调各方、互相配合,抓好本部门防汛工作。
“我区建立了区领导包街道制度,四套班子领导按照分工,对分管及联系的部门、系统、街道进行检查指导。区领导的高度重视为全区防汛工作指明了方向,有效提升了全区整体防汛工作水平。”周平说,自己在实地考察时充分感受到了各级严阵以待的工作氛围,“几次调度会后,各层级都觉得这场雨非来不可,而且挺大,我去几个重点点位了解了情况,从街道领导到一线环卫工人,大家都很重视。”
全面开展防汛督查检查是做好防汛工作的坚实基础。今年汛期,北京市各级防汛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对去年汛后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山区险村防汛工作、立交桥雨水泵站改造等进行抽查检查,督促检查防汛准备工作的“六落实”。
“‘防’的关键主要在于准确度。如果隐患底数不精准、不清晰,那在防汛工作中肯定就会遇到问题。”吴灿中介绍,西城区在汛前对全区开展了普查,督导各单位对全区房屋、道路、树木、人防工程、深基工地等进行普查,对排水管网、雨水篦子进行疏通清掏,对发现的问题建立安全隐患台账,制定应对措施,形成了“手册化管理”模式。
找到隐患点、列整改计划、一一整改到位,为了更明晰掌握全区情况,推进易涝点改造工作,西城区防指编制了《2020年西城区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值守工作方案》《西城区防汛指挥部2020年防汛检查工作方案》《2020年西城区防汛隐患台账》《西城区防汛任务书》及7张风险图,相关信息一目了然,成为防汛工作人员应知应会、易带易查、易掌握能操作的口袋书。
今年,手册化管理已经延伸到了各街道,推动区、街两级防汛工作精细化、规范化。而该管理模式也被市防汛办在全市进行推广。
石景山区防汛指挥部在汛前、汛中持续开展全区易发重点防汛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对所有隐患点建立了台账。截至目前,该区28处隐患点已治理完25处,还有3处需要进行治理,在汛期都制定了相应的应急度汛措施。
此外,今年汛期,北京还创新建立了区域联动工作机制。加强与天津、河北等省市雨水情、预警信息共享和联合汛情会商,加强跨界河流、山洪沟等上下游、左右岸工作协调,确保流域洪水联合调度协同有序开展。平谷区联合密云区、顺义区,天津市蓟州区,河北省三河市、兴隆县六方建立蓟运河(泃河)流域 “五联一会”工作制度,实现汛情通报、雨情共享、应急响应、联防联动。门头沟区与河北交界区针对防汛工作实际,与相邻的县、乡镇、村建立预报预警联动机制,实现点对点对接。
“在我看来,意识是第一位的。国企要敢担当,要能在关键时刻顶上去。如果没有压实责任意识,很多事都抓不实。”据张建新介绍,北京排水集团在汛期成立了由董事长、总经理担任总指挥的专项防汛指挥部,下设防汛办公室督办各项防汛准备工作的落实情况,实行24小时领导带班,确保全天候防汛应急值守。
夕照寺地下调蓄池
“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
沿陡峭的楼梯走下夕照寺地下约14米深的调蓄池底,记者看到高耸的标记柱上清晰地标注着一条条水位线。其中,最醒目的一条红色标记就是2016年“7·20”水位线,这条调蓄池建成后的历史最高水位线仅位于距离池底1.78米的高度。
“对北京市来说,最‘老大难’的易涝点之一就是下凹式桥区。”北京排水集团夕照寺泵站班班长李耀武介绍,下凹式桥区积水的原因是桥区的下凹式结构地势较低,降雨后周边大量雨水汇入桥区最低点,如桥区排水能力不足,就会造成桥下积水。
为提升城市防汛排水能力,北京市近年加大资金安排力度用于重点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按照中心城区“西蓄、东排、南北分洪”的格局,北京加快了中心城下凹式立交桥泵站改造、全市中小河道治理等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防洪排水格局。
自2013年起,通过三年行动方案,北京排水集团75座雨水泵站抽升能力由40万立方米/小时改造提升至72万立方米/小时,如今,改造后的泵站重现期基本达10年一遇标准。新修建的61座调蓄池在桥区排水达到饱和的情况下启动运行,蓄水能力达21万立方米。
作为保障广渠门地区防汛安全的重要设施,夕照寺排涝泵站建成一座5200立方米调蓄池。据北京排水集团夕照寺泵站值班人员孔宏元介绍,降雨时,夕照寺街铁路立交桥雨水直接进入初期雨水池,首先开启机械格栅,当初期雨水池水位上涨到高程28.8米时收集完毕,雨水进入污水处理厂,而后浮筒阀自动关闭,较为洁净的雨水将进入调蓄池,既实现了削峰、缓解内涝功能,又可积蓄雨水,推进雨水资源化利用。
“防汛这项工作就是‘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在非汛期,我们就已经系统梳理了防汛重要设施的应急预案,泵站升级改造后,最近几年桥区没有再出现过积水断路的情况。”李耀武说。
除了对泵站等基础设施保障单元标准的提升,对于下凹式立交桥易积滞水的顽疾,各地各部门不断创新方法,摸索出了低成本、高效益的应对方案。
“乐山大佛的每个佛像头上都有一层层的头饰,叫作螺髻,其中第九层和第十八层的螺髻上分别设置了排水槽,通过截源引流、分层排水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雨水对大佛面部的冲刷腐蚀。”周平向记者讲述了由东城区应急管理局“截源引流法”的来源。
“以前一下雨,桥区总会有积水,最严重的一次就是2012年‘7·21’特大暴雨,雨水在桥下积了两三米深。”周平说,他们最早采用的方法是将桥下的雨水篦子加宽,但由于两侧排水孔所处地势偏高,雨水会积滞在路中,导致排水孔形同虚设。
“受到乐山大佛的启发,我们决定在下凹式桥区底部设置沟槽,沟槽像鱼刺一样层层排列,同时将与原路面相同高度的雨水篦子改造为低于路面5厘米至10厘米。一道道锯齿形沟槽与路侧的雨水篦子无缝衔接,这样,下雨时雨水会第一时间被沟槽截源,提前消解分流,顺着层层‘鱼刺’流进篦子里。”
在实验前,周平最担心的是沟槽会影响车辆通行,但经过反复测验发现,汽车在经过沟槽时并无明显颠簸,且以洒水车模拟中雨雨量时发现,沟槽的作用十分明显,能够有效引流雨水,切实减轻了下凹桥区排水压力。
2019年,东城区为3座桥区安装了引流装置。今年,东城区政府拨付专项资金,对另外3座重点桥区进行了改造,目前东城区23座下凹式立交桥中有6座已经安装好了该截源引流装置。
工作人员实时检查下水管网
防救协同,收紧“生命防线”
“以前我们需要转移安置人员时很被动,总要临时为群众寻找安置点。现在,我们通过启动较大风险户避险安置方案,梳理排查出567户重点险户,逐户明确转移责任人、安置地点,需要紧急避险时,有些群众对安置点已经熟门熟路了,还会自己提前去安置点。”周平说。
截至目前,北京市各级防汛指挥部共有效处置231处次积滞水事件,处置道路塌方24起,及时转移2.7万余人次。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等城区加强危旧房屋、低洼院落、地下空间、在建工地巡查看护,及时抽排低洼路段积滞水;门头沟、房山、昌平、密云、怀柔、延庆、平谷等山区加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及时组织险村险户群众安全转移,做好民俗户管理和野游人员劝返;通州、顺义、大兴等平原区严密监测河道水位,强化巡堤防守,及时处置积水险情。
危旧平房和低洼院的房屋安全是东城区和西城区等老城区防汛工作长期存在的难题。这里的老旧平房具有基础数量大、部分房屋危旧程度高、历史遗留因素复杂等特点,特别是部分私产、单位产权房屋因存在产权纠纷,导致缺乏管理维护,形成了比较突出的安全隐患。
为此,东城区聚焦“房、院、树、坑、桥、洞”六类防汛重点部位,把解决低洼院积水问题作为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政府每年拨付专项资金对低洼院进行改造,目前已改造1600余处,剩余122处未改造低洼院落。防汛办联合住建委、街道安排专门力量开展雨中巡查、雨后抢修,备好水泵、沙袋等防汛物资,把责任落实到部门、社区。今年汛期,东城区低洼院未出现严重积水等情况。
在《2020年西城区防汛重点转移人员分布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西城区共确定重点转移人员82户189人,且每条街道的转移疏散人员名单、住址、防汛责任人、转移安置点等信息一目了然。
“今年西城区共确定了30所学校、20家宾馆作为紧急避险场所和临时避险安置点,10家医疗机构作为医疗救治场所,一旦有需要能够立即组织群众转移。”据吴灿中介绍,8月12日,西城区及时转移安置人员13户24人,8月24日转移安置10户18人。
每一场灾害都是一次考试,既检验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又检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科学提升预报预警能力,是北京市提前部署、靠前保障的技术前提。
今年,北京市水务局与北京市气象局深化合作机制,首次联合发布山洪灾害风险预警,累计发布各类预警34次,通过短信发布提示性信息9次。“8·12”强降雨期间,气象、水务和规划自然资源部门分别提前15小时、10小时、12小时发布暴雨黄色、山洪灾害和地质灾害预警信号,市防汛办提前14小时启动全市黄色预警响应,为强降雨应对赢得主动。
据张建新介绍,北京排水集团为全面提高应急指挥能力,加强与气象部门对接,深化气象短时临近预报业务一体化平台功能,实现所有隐患点位气象状况自动监测、预警、报警,直观、清晰地呈现在指挥大屏幕上,使防指能够快速掌握降雨期间城市运行情况。
“依托视频会商调度系统,我们西城区现在可实现市、区、街道及相关成员单位之间的视频联通,保障指挥调度顺畅、高效。”吴灿中说。
24小时服务热线
©2012-2025 河南全一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2021002228号-1 营业执照 豫公网安备 41010302002736号